春天,很多人都喜欢在周末闲暇时光,带着家人外出踏青、郊游。而在野外的树林、草丛,经常会遭遇“蚊叮虫咬”,这个时候就要小心了,发现身上有虫子,千万不要随便拍打,不然很可能会因此患上皮炎。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男子顺手拍z虫,*液进入体内
近日,由于天气炎热,家住广州增城的毛先生(化名)正坐在门前院子里休息,突然感觉脖子上有虫子,便下意识地用手拍了一下,当时并没有觉得不适,第二天却被发现脖子上红了一片。
随后,毛先生便觉得脖子上红的地方渐渐开始有灼热、疼痛感,而且疼痛越来越明显,医院增城分院皮肤科就诊。经医生仔细问诊,毛先生被确诊为“隐翅虫皮炎”。
医院增城分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彭学标介绍,隐翅虫是甲虫的一种,属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此类昆虫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种以上,其中的*隐翅虫有致病作用。
*隐翅虫是一种蚁形小飞虫,此虫白天栖居潮湿的草地、稻田、菜园或腐木、石下等阴暗处,喜欢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多在夜间有灯光尤其是有日光灯的地方飞行,每年4~9月繁殖较快,7~8月是发病高峰期。该虫虫体各段均含有*素,为一种强酸性的*汁,该虫腹部末端有肛门能分泌*液,爬行时尾部上翘起,末端常有一小滴透亮的液体,即为该虫分泌的*素。
彭学标表示,人体被隐翅虫*液刺激数小时后皮肤开始出现点状、条索状红肿、发痒,逐渐有灼热疼痛感,约12小时后皮肤上出现水疱,常因搔抓引起糜烂面。重者可以出现浅层皮肤坏死、头晕、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病程约1-2周,以后干燥脱痂而愈合,留有色素沉着或浅表瘢痕。
多种不同虫咬,都易引发过敏
隐翅虫在叮咬皮肤或虫体受压时可释放*液,能引起皮炎。但多数虫体在皮肤上爬行时并不释放*液,只有当虫体被拍击或压碎时,*液沾染皮肤引起皮肤损害。因此专家提醒,发现有隐翅虫在皮肤上,千万不要拍。
那么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呢?彭学标建议:晚上关好纱门纱窗,放好蚊帐,不开灯睡觉。当隐翅虫附着于皮肤时,不要用手揉捏或拍打,最好用嘴吹掉或用器物拨落后踩死。若不小心沾上*液,及时用肥皂水清洗皮肤,局部用药物湿敷或搽炉甘石洗剂,皮损严重者可短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
不同虫咬这样应对——
各种虫咬:虫咬引发丘疹性荨麻疹很常见。一般皮肤会起红斑,呈蜂团状,细看可以看到一个红点,是虫子咬的地方,有时候呈现水肿一样的皮疹,这种皮肤过敏程度比较轻,可以适当用含激素软膏,如可的松、莫米松等,或者吃抗阻胺药物止痒。
蜜蜂咬:可用氨水或苏打水清洗患处,让酸性的*液,被碱性液体所中和,这样伤口的症状就能稍微减轻,用胶布贴拔掉刺。
蜈蚣咬:用碱性肥皂水清洗,温开水湿敷。
蜱虫叮咬:一定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或拉扯、拍打,以免蜱虫头部和口器断裂在体内,会刺激虫体释放更多*素,可用酒精或氨水麻醉蜱虫,看它能否掉下来;情况不对应尽快就医。
毛毛虫咬:用氨水或苏打水清洗,如果有刺用胶布粘掉。
专家提醒,症状比较轻的情况可按上述方法自行处理,一旦有喉咙不舒服、头晕耳鸣、腹痛、皮肤糜烂、感染性炎症等情况,医院就诊。春天正是各种虫子出动的季节,建议少去花草密集的地方,避免接触花粉引发过敏,小孩子出门要做好防护,如穿好袜子、防晒衣等,减少户外活动时虫咬的机会。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梁超仪通讯员刘进娣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