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病因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治疗儿童湿疹的办法在这里
TUhjnbcbe - 2020/12/7 2:04:00
苏孜阿甫片价格 http://pf.39.net/bdfyy/bdfhl/140219/4340651.html

小儿湿疹的治疗

小儿湿疹,确实是由湿气郁滞,作为致病的诱因,慢慢演变过来的。一般几个月到一两岁的小孩最多见,五六岁以上,湿疹慢慢就好了。小儿比较小,甚至只有几个月,也不好喂药,很多父母只能买一点膏呀,抹一抹,有的能控制一段时间,有的可能效果也不好。湿疹是个难缠的病,几个月几年可能都治不好。


  主要症状就是皮肤上长小疹子,痒呀,流水呀,破溃呀。主要长在脸上、胳膊腿上,一般是对称分布,这边有,那边也有。刚开始,可能长红色的小疹子,还痒,挠破了就开始流水。有的不挠自己也会破,跟着流*水。流水的时候很痒,流水后就结痂,结痂后不透气,就更痒。所以,长湿疹的小儿,一般哭闹比较多,又痒,自己又不会躲避,挠出血了都有,越挠越痒。有的小儿,因为湿疹吃不好饭,也睡不好觉,晚上一般会痒得厉害一些,时间长了,体质就会变差。


  小儿长得很快,越小的孩子长得越快,是一股非常旺盛的生发之气。这股生发之气,从左路来讲,就是一股肝气,一股木气。从一气周流讲,这股木气来自脾胃之气,来自中焦的土气。所以小儿是一股土气,就是一股正常的湿气。正常的中焦土气是阴阳和合,象一股气一样,周流的一气,就是阴阳合和的意思,所以正常的土气就是一股湿气。小孩生机勃勃,这股湿气非常流动,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所以阳气足,湿气也盛,小孩的嘴里,总是润润的,有很多的口水,非常饱满的津液。小孩流口水并不是脾胃虚,是阳气盛阴津足,有一股蓬勃的气息。同时,孩子毕竟小,整股气的力量、气势还是比较小的,就跟芽一样。小孩就是小苗,虽然很有生命力,但毕竟很弱小,这股长发之气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孩为什么容易生病呢?一点因素就把这股气影响了,生病了。但是,也容易好,稍微一调整,就恢复过来了,容易病也容易好,来得快也去得也快。


  小孩湿疹基本有三种原因:一种是胎里带来的,小孩妈妈的体质也不太好,本身痰湿比较盛,宝宝在痰湿很盛的环境中生长,影响了本身比较清纯的升发之气,这类小孩容易生湿疹。还有一种是误治引起的,例如感冒了,发烧了,然后解热镇痛呀,消炎杀菌呀,抗病*呀,一般都偏凉,容易伤中阳。中阳之气一旦受损,中土运化无力,就容易瘀滞而生湿气。正常的生机勃勃的湿气变成瘀滞不动的病态的湿气,时间长了,变成痰浊之气,粘着在体内,久而不去,慢慢影响整个经络之气的流通。经络之气堵在那边不动了,郁而化火,就会发出小疹。小疹憋得厉害,就会溃破,就会流水,流水是一种湿气外排的一种现象。湿疹也是自我纠偏的方式,利用这种方式,向外排郁结的湿气和停滞的火气,是身体自治自救的表现。第三种是打预防针,疫苗一般是灭活或减*的病*、细菌,本身就是一股浊气,尤其是肠道系统疫苗,例如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在冰箱里保存,小孩一吃,本身是一股浊气,又比较凉,如果小孩子中土弱,浊气就会留在体内,成为痰浊,也会引起湿疹。


  总而言之,不管什么情况,最后的根源都是两个,一是中土受损,中焦斡旋无力,这是根源。《内经》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假设孩子中土脾胃之气比较足,即便有浊气他自己也能够化解排出。第二个是痰浊之气,非常黏滞,主要郁积在中土,包括脾胃呀,肠呀。


  一气不管升还是降,都要经过中土,或者说是中土之气升降的变现,升上来就是木气,降下去就是金气。人体十二经脉的气血循行,都是脾胃之气的外在表现,中土之气,任何地方都流通得到。如果中土之气已经被比较重的痰浊郁滞了,十二经脉、五脏六腑之气,必然受到这股痰浊之气的影响,会变得不清透。同时,整个气机的升降出入,也都要受到中焦这股浊气的影响。


  这股痰浊之气主要集中在中焦,实际上在体内是无处不在的,随着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经气的流通,是遍布全身的。从有形痰浊的角度讲,主要集中在中土;从无形浊气的角度讲,十二经脉无处不在。有一些容易郁结的地方,比方说肝经、胆经,属于木气系统,最容易受影响。木气主升发,主宣达,一有郁结首先表现出来。所以小孩的湿疹,很多是在耳朵前后,属于胆经的循经位置,最容易长湿疹。痰浊之气是阴邪,会影响稍微偏阴偏里的位置,像胳膊腿、肘关节的内侧也容易长,外侧也有长的。


  一般来说初期,急性期的湿疹,体内阳气还比较足,升发之性还比较强,所以带着痰浊之气往外发。因为痰浊堵在里面,到哪儿都受限,所以哪个地方容易透气就在哪个地方往外冒,就长湿疹。所以,脸上、头面部、四肢外侧属于偏阳的这一面容易长。随着时间长了久治不愈,阳气就开始弱了,冲不出来啦,就会慢慢的郁在里面,郁在偏阴的位置,慢慢的四肢内侧、脖子、肚子这些地方就开始长了。


  从湿疹的分部位置的偏阳还是偏阴,就可以知道阳气的强弱。阳气足,一般长在偏阳的位置,湿疹比较红,比较痒,容易破,容易流水;长在偏阴的位置,就是时间比较长了,不那么红了,可能只是偏痒,不见得流水,只是长个小疙瘩,这可以区别阴阳、轻重、新旧。湿疹越重越急性期的越好治,越是慢性的长在比较阴的地方,流水不厉害,只是稍微有点痒的反而不好治,要慢一些。


  为什么大人不容易长湿疹?大人的一气已经没那么大的劲了,身体都不长了,一气相对比较缓和了。身体有点痰浊,顶多有点咳嗽啊,身体有点痒啊。小孩正在长身体,一气非常有冲劲,一旦有郁滞挡住了,一定要找个地方宣发出来。这儿不让走,就找个别的地方走出来,所以痰浊堵着的时候,就容易以湿疹的形式长出来,往外发越这种郁结之气。


  流水是阳气外泄,湿气外渗;痒是痰浊堵着郁而不通,红就是郁而化火,都是小孩阳气盛,痰浊郁滞比较重的表现。


  很多人从清热利湿着手,运中焦的也用,但效果不好,根源在于邪气的性质搞错了。引起湿疹尤其是顽固性湿疹,根源不是湿而是痰,单纯湿气不会引起湿疹,因为湿气是比较清透流通的,可能会引起全身无力,引起发烧。只要引起湿疹就是气郁滞得比较重了,好像一股气没地方去了,完全堵上了,找了一个穴位,能透透气,于是鼓出来,长了一个疹子。什么东西能把整个经络之气堵得这么厉害,逼出一个疹子来,只有非常粘滞的痰浊之气。所以只要见到湿疹,必定体内有比较重的痰浊,而不是单纯的湿气。


  痰浊是标,中土虚是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急性期化痰浊为主,慢性期运中土化痰浊一块来。针对症状,痒是木气郁而不通,适当的加点舒达木气,微微清热来止痒,稍微佐上一点,就是治标的清热止痒,舒达木气。有些疹子破溃了,流水结痂甚至流血,创面用比较滋润的,清热燥湿,润养的药物洗一洗,抹一抹。内外兼治,内服药为主,因为病根是在脏腑,单纯外用的,效果差一点。


  这股痰浊虽说粘滞,还是容易化开的,因为小孩阳气比较足,是阳性痰浊,不像一些老年人或者慢性病好久的成年人,属于阴痰不好去。这种粘滞的痰浊,最好、最快、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张仲景的皂角丸,皂角和大枣。皂角可以做肥皂,洗衣服,化顽痰非常好。皂角剌可以破结疏通,治疗顽固的疮、郁结也很好。皂角辛散之力非常强,常用来救急,人昏迷了,用细辛、皂角的粉,鼻子里撒一点,打个喷嚏,取嚏,就可以把人救过来。辛散之力可以疏通,让人的一气流通起来,人就活过来了。从化学角度,可以把皂角理解成肥皂、洗衣粉或洗洁精,能把痰浊象油污一样化开,象溶媒一样化开。从中医的角度,皂角这股辛散通行之气,能把浊气疏通散开,把痰浊化开。实际上,植物药都有一股生气,是一股非常锐利的疏通、辛散之气,像无数把小刀一样把痰浊慢慢剥开。剥开后,整个气就疏通开了,分开后的痰浊,就失去了粘着之性。


  用皂角,就是用其流利疏通之性,跟痰浊结合,使之失去粘着之性,能够流通,从而有外出之机。所以皂角就是痰浊化解开,是治疗湿疹的君药,但皂角过于辛散,容易伤及脾胃。张仲景皂角大枣同用,而且皂角少,大枣多,大枣偏于收敛、润养,非常甜,非常粘,这股润养的特性,就是顾护中土脾胃的。或者说,大枣把皂角这股辛散之气限制在中土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皂角再厉害,这把刀再锐利,大枣就象保护层一样,是刺不透的。


  皂角与大枣这两个药,是化痰浊,釜底抽薪的一对药,君药,核心药物。皂角一般生用,有条件的话,可以放到微波炉上烤一烤,一般不超过一分钟,稍微闻到一点皂角香味就可以了,这样皂角的药性会柔和一点。成人用生皂角是可以的,小孩用还是稍微烤一下好,药性更柔和。然后把皂角打碎,打成末,小儿用0.1到0.3克就够了,非常少的一个量。不超过绿豆大的一小堆皂角末,撒到小锅里熬,整个锅里全是沫沫。药量很小,但药劲很大,所以不要用多了,伤胃。大枣一般用五到十个,大人大拇指指肚那么大,肉比较多的那种,熬出来甜甜的,不难喂。


  另一方面,湿疹都特别痒,又痒,又流水,晚上睡不好觉,小儿连哭带闹,又心烦。所以,这个也要想想办法,痒是不通呀,郁而化火,颜色红,流水,气滞。想通通不开,所以才冒出来了,郁在这个地方无处可去,只好长出湿疹来了。皮破了,流水,气血就散出来了,郁结之气往外散。所以,小孩长湿疹,湿疹破了,流水。这是里面郁结之气向外疏散,减轻体内脏腑气机郁结的一种方式。若你用象激素或其它封藏性的药膏,这个疹就不让它长了,外面看好象封住了,长不出来了,好象好了,实际上,这样加重体内的郁结,往往会使病加重。所以象这种情况,要从体内减轻气的郁结,这比在体外用膏抹,效果更好。那在体内,我们用什么来减轻郁结呢?用舒达木气的,清解郁热的药,急性期时,我们可以用。有些湿疹,长在肝胆经部位,如两个耳朵附近,耳前耳后,或者长在身体胳膊肘的外侧,膝盖的外侧呀,身体上肝胆经循行的位置呀,这些的地方湿疹比较明显的部位,效果更明显。即便不在这些位置上,也是可以用的。


  只要痒,必有木气郁结。用栀子和薄荷,薄荷疏达肝气,很柔和很清透,小孩的气也很清透也很弱,所以用薄荷比较合适,柴胡对小孩来讲比较生硬。栀子是个非常寒凉的药,能清解三焦郁热。能长出湿疹,一定是气郁在里面比较多,郁而化火。焦栀子把郁结的阳热之气清一下,让它没有力量长湿疹,痒会减轻一点。栀子寒性比较大,最好用焦栀子,就是把栀子炒黑了、炒焦了,寒性比较小,清热的力量也弱一些,对中土影响小一些。薄荷和焦栀子,止痒的效果很好。薄荷3到8克就够了。焦栀子0.5克以下就够了,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到一克,一定不要伤到中土。


  运中土扶正气,用白蔻和甘草,白蔻非常清香,甘草芳草纯正,气最正的药。白蔻1到3克,甘草用量范围比较大,中土特别虚10-15克,中土不是很虚3-5克就够。一般来讲,痰浊越重的,中土之气必然越虚。痰浊越盛,湿疹长得就越厉害,皂角、大枣量就要大一些,这时要用甘草把中土守住。守固中土,甘草量不能太少,保险起见不要低于5克,或者10克、15克都可以。因为中阳虚,用干姜温运中焦,5克就可以了。


  排痰浊,小孩儿可以用酒大*,气比较清透,黑丑相对浊一些。酒炮制过的大*寒性差一些,通下的力量仍然有,这样对小孩中阳的影响会轻一些。大*一般不超过1克,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到3克;一般小孩儿1克,甚至0.5克,就够了。


  基本方的基本药量:皂角0.3克、大枣5个、白蔻3克、甘草10克、薄荷3克、焦栀子0.5克、干姜5克、酒大*0.5~1克。化痰浊、止痒、运中土、排痰浊几方面,都照顾到了。


  加减:脾胃弱胃口差,可以加炒麦芽、山楂,甚至加点人参、*参都可以;火气重,痒特别厉害的,加点*芩、蝉蜕,加强止痒的力量;火气不重,中土阳气虚比较厉害,偏凉,流水不是很厉害,稍微吃不合适就拉肚子,你可以加大干姜用量。痰浊一定要温运,虽然化火,化火是痰浊郁滞导致气郁而化火,并不是因为阳气盛,他中土阳气肯定是弱的。如果舌苔很黏浊,还可以加点生姜,流通化湿的效果就更好。如果口水比较多,长湿疹的同时,湿气也比较重,可以加茯苓利湿气,一般10克左右就够了。久病有血瘀的话,可以加些当归、桃仁,加强养血疏通的力量。


  喝药后,大便会有点稀,有点粘,这是痰浊外排的表现。正常情况下,用上两三天,甚至一天,就会有明显的减轻。要想彻底好,至少需要半个月以上。还要靠小孩儿的脾胃慢慢地恢复,只有中土脾胃完全恢复了,湿疹才会完全好。药物把痰浊去了,中土还没有恢复,还会继续产生痰浊。刚开始祛邪为主,后来慢慢加强扶正的力量,可以加炒麦芽、炒山药、*参这类柔和的药,或者喂点香燥的米粉之类的。


  最后再说一下皂角,基本上无*,药力非常强,但比较安全,即便量拿不准,与大枣同用,最多只是肠胃有点不舒服,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要注意:皂角不能单独用,一定要与大枣同用。不加大枣的话,伤脾胃是很厉害的,一定要记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治疗儿童湿疹的办法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