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病因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丘疹关杨虫Kuanyangiapust
TUhjnbcbe - 2021/1/9 3:15:00

目:莱得利基虫目Redlichiida

科:莱得利基虫科Redlichiidae

地质年代:寒武纪第二世第三期

主产地:云南昆明

特征描述:

背壳长卵形,表面具粗粒状瘤刺。头盖亚梯形;头鞍宽锥形,3对斜伸的头鞍沟,在中部相连接;背沟宽而浅;颈沟两侧斜伸,中段平直;眼脊长,眼叶稍短,末端跟头鞍远;面线前支与中轴夹角约30度;固定颊较宽;眼前翼、后侧翼横向长,纵向较窄;外边缘中等宽度,内边缘极窄或不存在。胸部缓慢向后收缩;16个胸节,中轴与肋部宽度相等,环节上具中瘤;肋沟宽而光滑,肋刺较长。尾部小,具胶合的一节。

异名:

Redlichiapustulosa丘疹莱得利基虫;Kuanyangia(Kuanyangia)pustulosa

标本图:

丘疹关杨虫完整背壳标本(标本产地:云南昆明;修理:青水覆青衣;收藏者:明尼苏打)

丘疹关杨虫完整背壳标本,保存了触须(标本产地:云南昆明;收藏者:青水覆青衣)

复原图:

丘疹关杨虫复原图(作者:青水覆青衣)

丘疹关杨虫最早由卢衍豪先生于年发表,当时定为莱得利基虫属的一员,名为Redlichiapustulosa丘疹莱得利基虫。标本为一残破的头部,因表面布满丘疹状突起而得名。标本采自昆明观音山,采集者为S.T.Kuan(关)和T.H.Yang(杨)。

丘疹关杨虫的模式标本图片(来源:卢衍豪,)

年,法国古生物学家Hupé以丘疹莱得利基虫为模式种,新建关杨虫属。虽然建属的文献没有找到,但应该没错,属名正是以两位采集者的姓氏而命名的。关于这两位采集者,只能从卢先生最初发表的文章中知道是叫关S.T.和杨T.H.,其人其事都没有查到。许多三叶虫早期的命名词源都不清楚,一些命名的逸事也随着老一辈研究者的离世而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真希望能有本记录这些故事的书籍问世啊!

而更为可惜的是,丘疹莱得利基虫的模式标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遗失了。后来只好以张文堂先生等(年)在原产地附近发现的一块头盖标本作为地模标本,见下图。(注:地模是指从某一个种的模式标本的原始产地所采得的此种标本。)

丘疹关杨虫的地模标本图片(来源:张文堂等,)

关杨虫可以长到很大,硕大的个体使得它完整背壳的保存尤为不易。笔者在资料上一见到关杨虫,就被它的外表迷住了。这种三叶虫长着许许多多的瘤点,非常得特别,与壳面光滑的三叶虫相比,更为威武。那时笔者刚刚开始寻觅化石,根本不奢望能找到一只完整的关杨虫。直到一个工地的建设,让这种奢望变成了可能。

那是一个被称为“云内动力”的地方,相信很多朋友都不陌生,笔者几乎见证了工程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笔者很喜欢去那里寻觅化石,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好找。工地把山上的石头挖开堆在一边,经过太阳的暴晒、雨水的侵蚀,变得非常好开。记得那是个星期五,笔者第一次在山上见到了关杨虫的碎片。这是块保存了三分之二部分的头盖,虽然笔者之前在书本上见过,但是在找到实物后,它所带来的震撼仍是难以言表的,那种激动的心情现在想起来都热血澎拜。

笔者发现的第一块关杨虫标本

从那以后,笔者开始陆陆续续地发现关杨虫的碎片,包括完整的头盖,一节体节,左右颊刺,一根肋刺,让笔者感觉离你越来越近了。16年的2月,笔者与儿时密友老宋相约在山上寻虫。在路上,笔者向他介绍澄江的三叶虫,如何区分种类等小知识。其中关杨虫我是这样描述的:全身长着麻点点。到山上找了许久,他突然呼唤说找到一个带麻点点的大三叶虫,笔者带着疑问走了过去,起初以为他看错了,等看到他挖的标本后,笔者激动地叫了出来,这是一个橙色的、保存半个头部、左边颊刺,卷尾的关杨虫!

笔者的朋友老宋发现的半只关杨虫

从那以后,笔者愈发坚信,这座山是有完整的丘疹关杨虫的,随着施工的进展,笔者开始频繁地来这,一星期里有4天都能在山上见到笔者,甚至为了找虫而逃课。但关杨虫却又对笔者捉起了迷藏。

16年的8月,笔者的朋友橙子来昆明找笔者去寻觅三叶虫,午饭时我俩还在开玩笑说,今天的目标就是找只关杨虫,哈哈。就像我们总想找奇虾,怪诞虫一样。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见*了呢!当时工地铲了一堆新渣土,原石出自山中偏上的位置,以至于小石坝群的石头都掺杂在了里面。我们挖了许久,三叶虫没几只,倒是抚仙湖虫见到好多。笔者一看这样不行啊,就和橙子提议去左边山找找,那边还有些原石。这时橙子发现了只美丽的抚仙湖虫,说等他把这片抚仙湖虫粘好便去。于是笔者就站在原地观望,突然发现在东北方向3步远的位置有一块粉色的胸甲外模,目测只保留了4节左右,笔者就走过去想一看究竟,心里还在希望是只完整的大古莱。结果走近一看,竟然是块关杨虫的胸甲外模,低下头侧身一看,内模就在石头下藏着!

关杨虫刚被发现时的照片,图为橙子摄

关杨虫!关杨虫!笔者兴奋地叫了出来,感觉自己像做梦,不是不相信,而是不敢相信。让橙子使劲地掐笔者,确认现实后,我们都迫切的想看到它的原貌。石头裂缝太多,拿把裂的地方都滴了一遍才敢把虫翻了过来,这是一只10cm的关杨虫,头部缺了三分之一,应该是有右颊刺。笔者把关杨虫的外模赠送给了橙子留作纪念,橙子建议笔者去寻觅下关杨虫缺失的三分之一头部。第二天一大早,笔者再来工地,但可惜那堆渣土已经全被挖机铲走了。

图为笔者和橙子共同发现的关杨虫

这便是笔者与橙子发现关杨虫的故事,不知不觉,已一年有余了。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开心,那天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笔者想这便是缘分吧,5亿年前一场风暴将你埋葬,5亿年后你又差点被挖机所毁坏,被大自然所抛弃,最后沉睡在了一个精致的盒子里。不知道再过5亿年,你又会在哪里。最后笔者想对那些一直为梦想而坚持朋友们说一声:

“加油!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致谢:

感谢青衣兄提供的别具风格复原图!

参考文献:

1,卢衍豪,,LowerCambrianStratigraphyandTrilobiteFaunaofKunming,Yunnan,中国地质学会志(现名《地质学报》),21,71-90.

2,张文堂,卢衍豪等,,西南地区寒武纪三叶虫动物群,中国古生物志,新乙种第16号,P.

3,罗惠麟,蒋志文等,,中国下寒武统建阶层型剖面,P-.

4,罗惠麟,胡世学等,,昆明地区早寒武世澄江动物群,P41.

5,ZhouZhiyi,ZhenYongyi,,TrilobiterecordofChina,P42.

如有错误,敬请指出,您的意见是我们的动力!

欢迎来稿或提供标本图片,一经采用,即可获得免费修理小化石的机会或有小化石赠送!

本文内容原创,欢迎非商业用途的直接转发。

其它全文或部分内容的转载,请注明出处,并留言通知作者,谢谢!

长按识别图中

1
查看完整版本: 丘疹关杨虫Kuanyangiap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