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病因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羟氯喹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TUhjnbcbe - 2021/3/25 11:35:00

羟氯喹属4-氨基喹啉类抗疟药,其最初用于治疗疟疾。20世纪5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疾病。随着对其作用机制的深人研究,强氯喹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羟氯喹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免疫抑制、抗炎、减少紫外线诱发的反应以减轻皮疹及日光保护作用等,由于其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

目前羟氯喹在皮肤科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光线性皮肤病以及某些炎症性皮肤病,现就羟氯喹的药理作用及在皮肤病应用做简单描述。

1.作用机制

1.1免疫抑制

弱碱性羟氯喹进入酸性细胞的细胞质中,使巨噬细胞及其它抗原呈递细胞胞浆囊泡内的pH升高1-2个指数(酸性环境本有利于处理各种抗原蛋白),从而干扰细胞的各种生理功能,通过抑制免疫反应的各个途径包括影响自身抗原与MHC分子的结合和加工。

并能使CD4T细胞数量下降,抑制淋巴细胞的转化;抑制补体的活性等机制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的同时,也不危害机体对外来细菌或病*抗原的免疫反应。

1.2抗炎作用

羟氯喹能够稳定溶酶体,抑制酶的活性,继而抑制由此引起的炎症介质的激活;同时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通过竞争机制也能拮抗组胺及乙酰胆碱等作用;抑制白细胞的趋化性,从而降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吞噬作用;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1.3减少紫外线诱发的反应,减轻皮疹及日光保护作用

羟氯喹能增加表皮黑色素的含量,增加患者的紫外线耐受性,这种保护作用不仅是滤光和遮光,还可以抑制紫外线诱发的炎症反应,抑制皮肤受紫外线照射后所出现的DNA变性,以及抗DNA抗体的形成。从而发挥日光保护作用,减轻光敏性皮疹。

此外羟氯喹还有抗血栓形成、抗高脂血症、抗病原微生物及抗增生作用等。

2.常见皮肤病的应用

2.1结缔组织病

是一组与自身免疫有关,累及结缔组织、骨组织、皮下脂肪等的一组疾病。羟氯喹可改善该类疾病的临床症状如关节疼痛、皮损光敏感等;有助于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减轻糖皮质激素应用的不良反应。

(1)红斑狼疮

羟氯喹多用于盘状红斑狼疮(D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通过免疫调节、抗炎等作用,虽然不是SLE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但联合使用该药对维持SLE患者的病情稳定、防止疾病复发有重要作用。早期使用羟氯喹可降低SLE患者的系统损害风险。

(2)皮肌炎

羟氯喹既有抗炎作用,又能通过抑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抑制抗核抗体反应等起到免疫抑制作用,故可应用于皮肌炎,采用羟氯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皮疹消退快,症状改善明显,耐受性较好,且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2.2光线性皮肤疾病

主要机制机制可能与羟氯喹抗紫外线的保护作用、改变细胞内微环境、抑制一些细胞因子的形成、减少淋巴细胞的增殖有关。

主要包括多形性日光疹和慢性光化性皮炎等。

2.3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发病与免疫有关,羟氯喹可以通过稳定溶酶体和抑制细胞因子及前列腺素的合成来限制风团的形成,用于治疗一些难治性荨麻疹。还对荨麻疹性血管炎有较好的疗效。

2.4激素依赖性皮炎

羟氯喹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有着效率高、起效快,尤其在控制戒断激素后及终止治疗后出现的反跳现象方面显示出羟氯喹的优势。这可能与其抑制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IL-1等及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的耐受性、抑制紫外线诱发的炎症反应有关。

2.5玫瑰痤疮

目前临床上大多用羟氯喹来治疗玫瑰痤疮,以其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抑制增生作用,能够减少炎性细胞免疫因子的释放,降低嗜酸降低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和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发挥免疫抑制及抗炎作用。

综上所述,羟氯喹能通过免疫抑制、抗炎、抗增生、日光保护作用等机制,应用于多种皮肤病治疗,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前景广阔。视网膜病变是羟氯喹的主要不良反应。能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剂量、疗程和用法,同时根据肝、肾功能调整剂量,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则羟氯喹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END-

*莺教授坐诊时间

成医院

星期一上、下午;星期二上午;星期五下午;

星期日上、下午

(医院

1
查看完整版本: 羟氯喹在皮肤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