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病因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为甚么吃了抗过敏药那么困
TUhjnbcbe - 2021/5/5 17:50:00

导语

“医生,这个药吃了好困,能不能不吃药?”秦思医生常常在看荨麻疹、过敏性皮炎、湿疹等等疾病的患者时,听到这样的要求。

还记得秦思医生在10年前去学车,教练突然患了荨麻疹,自己买了一盒“氯雷他定片”,吃完了之后,说“你自己练,我躺一会儿”,然后就在石头凳子一动不动躺了2个小时……

这个威力真的是震撼到我!

患过敏性疾病的时候,大家去药店,售货员一般会给大家推荐抗过敏药,可是为什么这些抗过敏药吃了那么困呢?

我们今天就跟大家解释解释这其中的原因。

我们常说的“抗过敏药”在医学上称为“抗组胺药”。

我们常在临床上使用的抗组胺药分为一代和二代。

第一代抗组胺药,常见的有: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氯环利嗪、赛庚啶、异丙嗪(非那根)等等,这一类药物容易通过血脑屏障(也就是这些药物容易进入脑部组织内),产生中枢神经抑制作用,也叫做镇静作用。

主要表现在:嗜睡、疲倦、乏力、注意力下降、认知能力降低,等等。

所以服用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的患者,常常会有觉得困的感觉。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像平常高空作业者、驾驶人员或者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精细操作工作者,都不建议使用该类药物。

而晚上如果失眠的患者,服用一代抗过敏药,晚上往往睡得香,也是利用了药物的副作用,当然,药物不要睡前吃,可以在睡前的2小时吃,这样到了睡觉的时间,入睡也比较容易,第二天起床,也不容易太困起不来。

第二代抗过敏药,常见的有: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药效约是西替利嗪的2倍),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药效约是氯雷他定10倍)等。这一类药物不容易通过血脑屏障,但是部分有轻微的镇静作用。

当然啦,常规剂量服用了不会困,不代表加量服用没有镇静作用,同时,困和不困跟个人体质也有一定关系。

各种抗过敏药的中枢镇静作用

Q

“打吊针会更好吗?”

很多患者过敏的时候,身上很痒,就会说“医生,可不可以吊针呀?”做出这些要求。

大家可能会觉得打针一定会比吃药来得快,效果更好,对我们的身体更好,但是,事实却不一定完全如此。

医生一般看病,往往诊断是第一位,判断用什么药是第二位,考虑药物用什么使用方法(是口服还是静滴)才是第三位。

判断用什么药物,我们不仅要看这个药物的作用,也要看药物的副作用。

同样,考虑使用方法,不仅要看这个药物有没有多种使用方法,比如有些药物就没有做成针剂,没办法打吊针,有些药物没有做成口服片剂,就没有办法吃。

其次还要看药物的使用风险,就好比“打吊针”的风险(例如输液风险),患者是不是有这个身体条件去承受、风险换回来的获益值不值。

Q

“不打吊针,多久才不痒?”

第一代传统抗组胺药,一般服药后1~2小时达到药物浓度高峰,但是半衰期差异比较大。(半衰期就是药物在血液里面的浓度降到50%,止痒效果减弱一半的时间。)

第二代抗组胺药一般在2小时内达到药物最高峰,半衰期比第一代更长一些,通俗一点讲,就是止痒的持久性更好,管的时间越长一些。

Q

“什么时候需要输液治疗呢?”

医生在诊疗期间,会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总体评估,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医生会考虑给患者静滴药物:

01

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进食:比如当患者昏迷、或者有严重的呕吐、腹泻等,无法正常进食,只能通过输液的方式营养补充及药物的摄入。

02

严重急症,口服药物不能缓解:一些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的疾病,如急性肺炎、休克等等吃药效果不明显的。

03

特殊药物,必须经过输液补充的:某些药物在口服的时候,可能在胃肠道、肝脏被损耗的情况,或者某些不可、不适合口服的药物等等。

总的来说,抗过敏药吃了之后感觉到困,是由于药物进入脑部,产生的中枢镇静作用。如果介意这个不良反应的患者朋友,可以选择二代抗组胺药,或如果本身就是服用的二代抗组胺药,那么换一种试试,毕竟选择很多,不需要强忍不良反应。

换新药的时候也要跟医生沟通,如果是婴幼儿或者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某些药物是需要慎用的。

在抗过敏治疗中,不要一味的要求“打吊针”,口服药的起效时间、治疗效果和持续时间都能满足的情况下,我们就不需要去“打吊针”。

那我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想了解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哦。

做一名合格的皮肤管家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皮肤科大夫秦思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o

皮科大夫秦思

想看哪方面的文章,可给我留言哟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甚么吃了抗过敏药那么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