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
荨麻疹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统计,在人群中,有15%-25%的人,在他们一生中某个时间,曾经患过荨麻疹类疾病。其中,有40%的人曾单独患过荨麻疹。
什么是荨麻疹?
荨(xún)麻疹俗称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一般不会持续出现超过24小时,但会反复发生新的皮疹。主要是出现皮肤发红伴随或不伴随肿胀,并伴有剧烈的瘙痒症状。
荨麻疹的皮肤损害,通常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然后自行消退,通常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但是,荨麻疹的皮疹可以反复发生,并且间隔时间、持续时长并无规律。它的发病过程,常常可以迁延数日,甚至数月或者数年。
荨麻疹与麻疹有何区别
很多人觉得荨麻疹和麻疹是一种病,其实呢,除了名字相像之外,两者并没有什么关系。荨麻疹以过敏反应为主,而麻疹则是由麻疹病*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这种病大多发生于2-4岁儿童,皮疹为红色米粒至绿豆大红色斑皮疹,同时可以伴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麻疹这种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是国家严格控制的传染病之一。
中医上是如何看待荨麻疹的呢
荨麻疹,中医上也叫风疹,属于皮肤“瘾疹”范畴。中医认为荨麻疹是由于外感受风寒、体内湿热湿*、饮食不当、脾胃不和、血热内盛、气血瘀滞等因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不易治愈,易反复发作。
中医治疗方法是目前最常见、有效、副作用最小的方法。因荨麻疹致病因素复杂,致病源也因人而异,所以治疗前要先了解病情及病史,再结合实际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让我们来看看针对不同的病机,需要用到哪些中成药来治疗吧
01
风热相搏型
病因病机:风热袭表,客于皮肤而发疹
临床表现:风团色鲜红,瘙痒无度,触之灼热,遇热加重,遇冷则缓,多于春夏季节频发,可伴心烦口渴、咽弓充血,舌红苔薄白或薄*,脉浮数或实而有力。
治疗原则:疏风清热止痒。
常用中成药:桑菊(丸、颗粒)、消风颗粒、银翘(丸、冲剂)、银翘解*颗粒等
功能主治:消风清热,除湿止痒。主治丘疹样荨麻疹,也用于湿疹、皮肤瘙痒症
消风止痒颗粒
防风、蝉蜕、地骨皮、苍术、亚麻子、当归、地*、关木通、荆芥、石膏、甘草。
本品为浅棕色颗粒或方形块状;气香,味微苦。
口服,1岁以内一日1袋,1至4岁一日2袋;5至9岁一日3袋;10至14岁一日4袋;15岁以上一日6袋。分2~3服用;或遵医嘱。
服药期间忌食鲜鱼海腥、葱蒜辛辣等物。若有胃痛或腹泻,可暂停服药。
02
寒湿内盛型
病因病机:素体脾肾阳虚,运化水湿、通调水道功能不足,寒湿内盛,泛于肌肤而发疹。
临床表现:风团苍白色或肤色,皮疹数量不多,但面积较大,多发生在腹部或下肢,消退较慢,遇热减轻。遇冷加重,伴有面色暗*、肢体沉重、畏寒怕冷,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
治疗原则:温阳散寒,化湿利水。
常用中成药:附子理中(丸、片)、桂附地*(丸、胶囊)、金匮肾气丸
桂附地*丸
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
03
湿热阻滞型
病因病机:胃肠湿热,风邪外郁,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阻于肌肤而发疹。
临床表现:风团泛发,色红多呈大风疹块,部分融合成大面积斑块,瘙痒,有继发抓痕、渗液等,夏秋季节多发,伴有脘腹胀满、纳呆、大便不通或泄泻、小便*等症,舌红苔*腻,脉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
常用中成药:湿*清胶囊、防风通圣(丸、冲剂)、一清胶囊、茵栀*颗粒、龙胆泻肝丸、皮肤病血*丸
防风通圣丸
:解表通里,清热解*。用于荨麻疹,湿疹,大便秘结。
防风、荆芥穗、薄荷、麻*、大*、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芩、连翘、甘草、白芍、白术(炒)。包衣辅料为滑石粉。
04
气虚肌表不固型
病因病机:素体卫气虚弱,不能固表,表虚多汗,汗后外感风邪发疹。
临床表现:风团色淡红或呈皮色,发无定处,瘙痒,遇冷风后加剧,伴面色不华,倦怠乏力,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疗原则:益气固表,祛风止痒。
常用中成药:玉屏风(冲剂、胶囊、口服液)、参苓白术(丸、冲剂、口服液)、补中益气(丸、口服液)、参苏丸、生脉胶囊、芪枣冲剂。
玉屏风散颗粒
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皓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END
在皮肤科这个舞台上,荨麻疹是个上镜率颇高的角色。荨麻疹发病若未能及时治愈,可迁延长达数月甚至若干年,晨起或临睡前瘙痒加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心理状态,但并不会缩短寿命。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成药不断面市。中成药改善了传统中药汤剂的缺点,且也能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辨证用药,已经逐渐被广大患者接受和青睐。制作
中药2班吴巧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