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病因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语音荨麻疹,热邪上身一张好方子,凉
TUhjnbcbe - 2022/8/10 18:28:00

(这是昨天推送过的内容。今天用与语音的形式,再来温习一次。)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外科学》、《中药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风热型的荨麻疹。

你看,同样是荨麻疹,人和人的表现,就不一样了。

有的人,颜色偏淡,有的人,颜色明显是红色。

有的人,瘙痒不甚,有对人,瘙痒感强烈,几乎无法忍受。

还有的人,起疹子的同时,没啥特殊的感受。

有的人,起了疹子以后,口干口渴、焦急焦虑。

这就是中医所谓“分型”的不同了。不同的证型,用不通的思路。不通的思路,又决定了不同的方药。

接下来,我给你说个真实的案例。你来感受一下。

话说有一个男子,年30岁。

他不知道怎么回事,忽然之间,头面四肢出现红色的风团。而且风团联合成片,令他瘙痒难耐。

怎么办?就去看中医皮肤科了。

刻诊,见患者脉浮数,舌苔薄*,舌红,心烦口渴。整个人被瘙痒折磨得心烦气燥。

面对这个情况,医家非常镇定,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生地、当归、苦参、知母各12克,蝉蜕10克,白蒺藜24克,生石膏18克,桑叶12克,金银花15克。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应用4剂以后,风团彻底消失,瘙痒解除。

这是医案的基本内容。它非常短小精悍,原载于年的《湖北中医杂志》。

现在,我给你说说这背后的道理。

其实,这个患者,就是典型的风热型荨麻疹。

风热、风热,我们得把这风热二字,拆开来看。

风指的是什么?就是皮肤病带来的瘙痒。中医讲,包括荨麻疹在内的很多皮肤病,源于风邪。因为疹子来得快、去得快,像极了风邪啊。风邪扰及皮肤,我们就瘙痒难耐。

热指的是什么?是患者有热象,体内有热邪。这个热邪,可能是随着风邪一起来的,也可能是患者体内早就潜伏好的。因为有热,所以患者的瘙痒会特别剧烈,皮疹发红,同时心烦口渴、舌红苔*。

你看,这么一分析,上文医案里的患者,基本就属于风热搏于皮肤了。患者就诊的时候,脉浮数,这更说明风热的问题。脉浮,说明外感风邪。脉数,说明有热。

这个时候怎么办?有风,我们就祛风。有热,我们就得清热凉血。来看看医家当时用的配伍——

生地、当归、苦参、知母各12克,蝉蜕10克,白蒺藜24克,生石膏18克,桑叶12克,金银花15克。

这里头,生地凉血滋阴清热,桑叶和菊花祛风清热。石膏清热。白蒺藜、蝉蜕用于祛风止痒。知母清热滋阴,苦参专注清热。当归,养血活血,使得血行风自灭。

你看,这个配伍,清热凉血、滋阴祛风,用药很少,但是切中要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个方子,是我国中医皮肤科大家朱仁康前辈的验方。它很有名。很早很早以前,文老师好像也是和大家谈过。我个人觉得,它很有现实意义。因为荨麻疹这个病,确实容易因为外感风热而起。患者当时会瘙痒难耐,皮疹发红,口渴心烦,脉服数等等。尤其是一些青壮年,容易这样。

这个时候,朱仁康前辈的这个方子,就是值得参考的治疗方案。文老师希望,中医同行们能好好体会一下,将来用于临床。非专业读者朋友,您也可以适当保留。将来有机会,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应用。文老师记忆这个方子,有一个窍门,我说出来,你可别笑话:“母亲生孩子很辛苦,蝉联白石膏当纪念”。这里头,母,指的是知母,生,指的是生地,苦,指的是苦参。蝉,指的是蝉蜕,白,指的是白蒺藜,石膏,就石膏。当,就是当归。

最后,我想说,对一些老辈中医人的优秀临床经验,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抢救,让更多后学者可以不断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前进。我们中医从业者和中医爱好者,应该主动地广泛涉猎、博览群书,加强自身修养。日积月累,方成大器。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文君然

1
查看完整版本: 语音荨麻疹,热邪上身一张好方子,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