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有房、有车、有RMB,却不一定有;但有一样东西你可能有,却不一定想有。这就是幽门螺杆菌,在东方人里很常见的一种细菌,是东方人胃病乃至胃癌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本文就是和大家分享一下幽门螺杆菌这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胃病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吗?早期医学专家们曾认为胃病是细菌导致。早在年意大利学者Bizzozero就提出胃内有螺旋形微生物,但始终未能分离出来。
后来学者们发现胃酸增高与胃病关系密切,并发明了各种药物抑制胃酸,效果很好,胃病治疗进入了制酸时代。代表性的是苏格兰学者Black合成出的甲氰咪胍,年获诺贝尔医学奖。抑酸新一代产品奥美拉唑等,至今仍是胃病治疗主药。
那么胃病到底有没有细菌感染因素?上世纪50年代,我国学者用抗菌药呋喃唑酮治疗胃病有效,却没有搞清是什么道理,当时主流学术认为胃病是胃酸引起而不是细菌引起。时间到了年,澳大利亚病理学者Warren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观察到弯曲状细菌,后来他与消化科医生Marshall合作,分离出了这种细菌,命名为幽门螺杆菌。之后大量研究证实了这种细菌与慢性胃病发病有关,并且清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大大改善了胃病的治疗效果。两人获得了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现在学术界已经公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重要致病因素,也是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外在表现包括口臭、嗳气、恶心、腹胀、腹痛/腹部不适、荨麻疹等等。
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溃疡
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癌
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呢?有呼气试验、血液检查和胃镜下取样等几种办法。呼气试验比较简便,医院都有这项检查,先吹口气,然后喝下与幽门螺杆菌反应的药水,过一会儿再吹口气,两袋气体的比较就能查出有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那么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不是很可怕呢?这与个人因素关系很大。很一大部分人与幽门螺杆菌和平共处,不必一查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就忧心忡忡。有些时候医生会给出“不必清除”的建议,倒不是说这个细菌不需要清除,而是权衡杀菌的利弊,毕竟药物是有副作用的,另外有些时候胃不舒服与心情有关、医生的轻描淡写是一种心理治疗。
哪些情况要积极治疗呢?对于有溃疡、严重糜烂或萎缩、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患者必须治疗。有胃癌风险(有家族史、长期刺激性饮食或腌制食品等)、胃息肉、淋巴细胞性胃炎、有明显消化不良表现、长期服用有胃损伤副作用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的人,推荐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有胃幽门螺杆菌的患者需要检查是否有维生素B12缺乏症、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果有,应该治疗。由于情绪和心理因素对胃的影响较大(严重的心理应激甚至可以引起溃疡),这部分患者也可以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重点要杀菌的几种情况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是用抑制胃酸药物联合抗菌药物的三联或四联方案,疗程10-14天,需要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幽门螺杆菌的清除比较困难,有的人治疗一次后仍然不能清除,需要更换抗菌药物再次治疗。前面提到的呋喃唑酮就是备选的抗菌药之一。当年如果我国的学者深入研究下去,说不定也能拿到诺贝尔医学奖。
总而言之,如果问一句“幽门螺杆菌你有吗”,做为一个东方人,还真不能随便说自己没有。在我国人群中很多人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它与包括胃癌在内的胃病关系密切,但也不必害怕,多数人并不严重。已经杀了菌的,更可以自豪地说一句:我,曾经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