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友会第期
天天一期,伴同中医人生长
I导读:附子为一味“温阳”要药,若能配伍得宜,力峻效宏。历代医家以是注视附子在临床上的袭用,恰是从强调阳气在人体的要紧性这一意见登程的。本文中,做家用附子合做7种治法诊疗因阳气受损形成的内伤杂症,取患有惬意成果,考证了附子的“温阳”工效。(编纂/闫奇峰)
附子在临床上的袭用
报告/徐仲才整顿/陆鸿元、郭天玲
附子属木本植物,其生药性*,经炮制后,*性大为低沉,再入汤剂颠末先煎,*性又大大节减,而灵验成份依然保管,因此和制南星、制半夏相同,能够普遍袭用于临床。
附子一药气息辛甘,性温大热,若辨证确实,配伍恰当,往往能够得到较为显著的疗效。比方汉朝张仲景著《伤寒论》载方中,用附子的就有20方,综观所用诸方,大略有回阳救逆、温阳行水、温中祛寒、温经止痛等影响,其工效特色可简括为“温阳”两字。
正由于附子是一味偏于热性的温阳药物,有肯定*性,以是自古以来,寻常是合做其他中药同用。明朝张景岳长于袭用附子,但不主见独用,他指出:“附子性悍,独任犯难,必得大甘之品,如人参、熟地、炙甘草之类,皆足以制其刚而济其勇,斯无往而不利矣。”堪称临床阅历之谈。
我在临床上操纵附子是对照多的,几十年来没有产生严峻的中*变乱,倘使辨证袭用配伍妥善,其副影响也是能够防止的。我领会到附子的影响,要紧在于温阳。阳气在人体的要紧影响,无庸多嘴。《内经》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而一身之阳气根舍于肾,是以所谓温阳首先在于温补肾阳,自然也包罗昂扬心阳、脾阳以及一身之阳。
咱们觉得,阳气在生理的境况下是性命的动力;在病理的境况下,又是机体抗病的主力。附子能够温阳祛寒,能够昂扬浑身各脏器的性能,增进机体的生机和抗病的才能。以是在临床上袭用以附子为主药的回阳救逆、温阳行水、温中祛寒、温经止痛等法,工效确著。
对于袭用附子的指征是:
临床碰见神劳累力,体软,面色?白而恶寒,手脚清凉,小便清长或夜尿多,大便溏泄,以至五更泻,唇甲青,舌淡胖、苔白平滑,或舌光不欲饮,或口干不喜饮,脉或细或沉迟。总之捉住虚证寒证的要紧特色,就能够袭用附子,不肯定条条具备。偶然碰见阴虚或虚热者,脉虚数、濡数也可用附子,因附子能引火归原,制伏虚热,但要配伍养阴清热药,或加潜阳之品。
寻常觉得,附子是一味温热善走的药物,能自上而下,出表入里,既走气分,又走血分。如明朝虞抟觉得,附子“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消散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润不够之真阴;激散发药开腠理,以解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柔药达下焦,以消灭在里之冷湿”。
咱们觉得,光从药物配伍来思考,尚不够以尽附子之用,是以在这边重心讲解附子及其响应诊疗法则和药剂的配伍袭用,同时附有医案几何例,这仅是我在临床上袭用附子的点滴领会。
一、附子配回阳救逆法
当疾病进展到阳气陵夷、严寒内盛阶段,临床见到身寒倦卧、手脚厥冷、吐逆下利、脉来藐小时,非用大剂温热药物以回阳救逆弗成,附子便是回阳救逆的要紧药物。汉朝张仲景《伤寒论》中所载回阳救逆的几张药剂比方四逆汤、参附龙牡汤等药剂都以附子为主药,咱们在这方面的病例未几,现讲解“虚寒呃逆”治验例以下:
张某,男,79岁,门诊号
初诊(出诊):年7月20日。患者年近八旬,因房颤、病院。近10天来呃逆屡次,昼夜不只,影响寝息,且巨细便不能管束,脉细而结,苔薄,舌质偏红。高年心脾肾三脏之阳气皆衰,上见呃逆,下见二便失固,诚属危象。急予温阳益气,降逆固脱。
熟附片15g(先煎),生龙骨30g,炙甘草9g,丹参15g,丁香3g,柿蒂八枚,姜半夏9g,干姜3g,川连3g,瓜蒌皮12g,*参12g,焦白术12g,三剂。
另:皮尾参(细枝原皮生晒参)30g,分3天另煎服。
上方服一剂后,呃逆显然加重,三剂后呃逆全部中止。嗣后侧重扶心阳、调脾胃,颠末一段工夫中西医分离诊疗,病情转败为胜,终以好转出院。患者于年11月上旬因咳嗽来院门诊,据述近半年余来,精力好,膂力佳,此次也能自行步上三楼如此。
按:
本例高年心衰而见呃逆不只,二便失固,是乃上逆下遇险证,因予重用参附辅以龙骨,以挽将脱之元阳。再以干姜、*连辛开苦降,配丁香、柿蒂温中散寒,以制上逆之胃气。寒温并施,标本统筹,共竟回阳救逆之功。附子为温阳应急的要药,于此看来一斑。
二、附子合温肺化饮法
咱们在临床上碰见风寒外感引动伏饮病例,罕用温肺化饮法,方取小青龙汤化裁为治,往往取效。但也觉察一些慢性咳喘病人久病气阳不够,怕冷肢凉脉细,是以在温肺化饮的根本上,再加附子以温阳扶正,发中有补,更坚固了上述药剂解表蠲饮的工效。试举“哮喘归并肺气肿”治验例以下:
周某,男性,34岁,门诊号:
初诊:年1月24日。患者自婴幼有奶癣史,4岁发端有哮喘。每逢春秋必发,且逐年加剧,往往不断2~3个月尚不见缓和,这回病发,起自去秋,迄今时轻时重,曾用过激素等多种西药,尚不能管束。夜半后哮鸣气急,通常分外怕冷,易伤风,不欲多饮水,舌苔薄白,脉细弦。证属外寒内饮为患,久病体虚,气阳不够。治当助阳解表蠲饮,标本并图。
生麻*6g,川桂枝6g,生白芍9g,生甘草6g,苏子12g,姜半夏9g,陈皮6g,炙细辛3g,熟附片12g(先煎),磁石30g,十四剂。
另*芪片片,屡屡5片,逐日3次。
复诊:年2月7日。药后哮喘缓和,日来喉间稍有哮鸣,胸闷气短,有咳痰。
原方改生麻*9g,加黑锡丹6g(分吞)。七剂。
另:胆荚片2包,屡屡5片,逐日3次。
上方服后哮喘根底管束,咳痰亦轻,嗣后改汤用丸,予附桂八味丸温肾扶阳为主,并加用*芪片、地龙片吞服,迄“五一”节先后随访,亦未见病发。
按:
本例哮喘外寒内饮为患,而怕冷脉细则属气阳不够之象,故方拟附子配小青龙汤加减,一以温肺化饮以祛邪,一以温阳益气以扶正,再方加倍黑锡丹以助温肾纳气之力,另加胆荚片,要紧取其性能化痰逐饮。总之处方立意,既在祛邪以安浩气,更重扶阳以却饮邪,所谓“离照当空,阴暗自散”。
三、附子合温里固涩法
咱们在临床上常看来到慢性泻肚一类的疾病,由于泻肚日久,浩气受伤,脾肾阳虚,下元不固。方用附子理中汤或合四神丸、真人养脏汤以温肾暖脾,固肠止泻。重在温阳以昂扬体魄性能,俾肾气充,脾阳复,则久泻可获康复。若见寒热混合,则于附子理中汤中加用*连以清其肠,当凭借病情而辨证采用。现讲解“慢性泻肚”治验例以下:
李某,男性,47岁,门诊号:
初诊:年8月29日。慢性泻肚2年,病症逐步加剧。大便日行3~4次,预知疏松,后见稀糊粘液。便前左下腹痛,痛则泄,常不及入厕。遇有进食油腻或受凉,能够使病情增剧。大便查验无反常觉察。外院钡剂灌肠查验,回忆为结肠过敏。倾吐脘腹怕冷喜暖,口不渴,舌苔厚腻,脉细缓。久泻脾肾阳亏,治予健脾温肾,兼以理气固涩。
*参12g,苍、白术各9g,茯苓12g,干姜4.5g,肉桂2.4g,广木香9g,龙骨30g,煨诃子6g,炙粟壳6g,四神丸12g(包煎),七剂。
复诊:年10月23日。赓续四诊,虽属灵验,但不平稳,大便时准时烂,多进油腻即纳谷不馨。因思肾中元阳不振,则脾胃之转输终难健运,徒事固涩有害,当方随症转,法取附子理中辈,变健脾温肾法为温肾健脾法为主,辅以理气清肠固涩。
原方去诃子、粟壳、木香,加熟附片12g(先煎)。另香连丸4.5g(吞服)。十四剂。
上方连服两月左右,症情大见改革。如注视管束饮食勿使过多,大便寻常寻常。一年后随访,境况尚属优异。
按:
用附子理中汤、四神丸等药剂以“温补肾命”,对于慢性泄泻来讲,乃是“釜底添薪”之法,为探本穷源之治。
四、附子合疏肝理脾法
用附子合入疏肝理脾法中者,取其具备温阳的工效。在疏肝理脾药剂中,类如四逆散,方出《伤寒论》。其适应证:一为热厥,一为泄利下重。但其袭用领域远不限于此,我在临床上往往推行袭用于因肝脾平衡所引发的胁痛如肝肿大、耽搁性肝炎、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以及胃痛、痛经等慢性疾患,而对个中一些病例,取附子合四逆散加味诊疗,取患有比天真用四逆散较为惬意的疗效。试举“胁痛(耽搁性肝炎)”治验例以下:
林某,男性,44岁,门诊号:
初诊:年3月6日。素体丰满,半年前起右胁肝区隐衷,神疲,腹胀,向有慢性泄泻多年。口不渴,苔薄白,脉细。有肝炎亲切来往史。曾查验肝肿大,肝性能曾查验10次,个中谷丙转氨酶多在70~90单元之间,其他项目均在寻常领域。证属肝失条达,横逆则胁痛;脾阳不运,湿胜则濡泻,久泻肾元亦亏。治予疏肝理脾,温阳胜湿。
柴胡9g,生白芍9g,炒炽壳9g,生甘草6g,茵陈30g,生白术9g,熟附片12g(先煎),干姜4.5g,七剂。
上方共服五十余剂,个中曾加用当归、陈皮等药。服药期间,病症改革显然,先后复查肝性能3次,谷丙转氨酶均复原到寻常领域(低于40单元)。
按:
本例用四逆散以疏肝调脾,用茵陈术附汤以温阳胜湿。不特病症得到显效,况且肝性能亦复原寻常。因而可知,宛如肝脏疾患,亦有属于阳虚寒湿者。
五、附子合清火泄浊法
病有底细寒热之分,治有温清攻补之别,然底细互见者有之,寒热复杂者亦有之。病变多端,难拘常法。故张仲景著《金匮》载有泻心汤,内有大*、*连、*芩,以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之证。又《伤寒论》载有附子泻心汤一方,集寒温补泻于一方以内,既取附子助阳温经,又取三*泻火泄浊,因此可治多种底细寒热交叉的内伤杂病,呈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特色。试举“顽强性荨麻疹”治验例以下:
戴某,男性,35岁,门诊号:
初诊:年12月16日。慢性荨麻疹4年,遇热或过冷易发。发生前手脚肌肉跳动,发时皮肤有痛痒酷暑感。呈现风团可不断十几小时始退。从来大便干枯,刻诊脸部浮肿,小便清长,苔薄白,脉弦。经外院诊疗以来,每周仍2~3次发生,且工夫仍较长,颇觉得苦。本病屡发不已,知其正虚体弱;参之脉症,乃属寒热混合,症情顽强,法宜寒温补泻兼施。
熟附片12g(先煎),生大*6g,*连片10片(分吞),*芩12g,*芪片10片(分吞),当归9g,赤、白芍各9g,防风9g,乌梅3g,生甘草6g,七剂。
复诊:年1月10日。停用西药改服上方后,发生次数节减,发疹不断工夫由平昔8~14小时减为4小时左右,自愿精力抖擞,大便较畅,面浮渐退。
治守原法,改熟附片18g(先煎),*芪片15片(分吞)。十四剂。
上方服后,病情大见好转,唯寝息欠佳,加淮小麦、红枣合甘草以养心安神。一年后随访,病恙虽未尽除,但据患者称述,病苦已去十之七八,对疗效觉得惬意。
按:
本例顽强性荨麻疹,除用益气和血祛风诸法外,重用附子一味以昂扬体魄抗病力,且合以三*,则寓温阳于寒凉当中,寒温不相上下,攻补各奏其功。
六、附子合养血滋阴、折衷营卫法
前方曾经谈过,从来视附子为引经要药,如称附子能“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润不够之真阴”。其良心是指附子能益阳以配阴而阴血以生。换言之,附子合养血滋阴之剂,如四物汤等,可奏温养气血之功。若营虚卫弱,历久低热不解,参用桂枝汤(或阳旦汤),往往得到较好疗效。试举“产后发烧”治验例以下:
顾某,女性,26岁,门诊号:。
初诊:年7月1日。产后三月余,一再发烧已6次。多在午后体温抬高,常在38℃~39℃之间。自愿胸闷心悸,手脚麻木,甚则手不能举,足不能履,饮水多而小便频数清长。头晕神疲,怕冷,面色惨白。舌苔薄、质淡,脉细缓。病症得之产后,营血薄弱,营卫失和,气虚则寒,营虚则热。治予温养气血,折衷营卫,佐以养心定心。
熟附片12g(先煎),当归9g,生地9g,生白芍9g,川桂枝6g,*芩9g,生龙骨30g,广郁金9g,炙甘草9g,淮小麦30g,大枣7枚,七剂。
上方服七剂后,发烧已退,诸症改革。复诊去*芩,加用补骨脂12g,续予温养为主。一年后随访,未复发。
按:
本例处方用药,进出于附子四物、阳旦、甘麦大枣汤诸方之间。个中四物合附子,则寓温阳于养血滋阴当中;桂枝加*芩,则兼清热于折衷营卫以内。辅以甘麦大枣合龙骨以养心定心。
七、附子合养心定心法
《金匮》“甘麦大枣汤”药简味甘,原治妇人脏躁,啼笑无常,精力恍忽者。我则借以诊疗男妇老幼之心神担心、失眠、烦躁、昏倒、怔忡诸症,就个体临床所见,此类患者有属于气血两虚,或七上八下,或阴虚火旺,但兼有气阳不够者亦不罕有,因此常于甘麦大枣汤中配附子以温阳扶正,若同时见有虚阳上扰,则佐以磁石之类重镇潜阳而收到较为惬意的成果;若兼见舌红心烦还能够略加川连以清心火。现讲解“耳源性昏倒”(梅尼埃归纳征)治验案以下:
张某,女性,33岁,门诊号:。
初诊:年2月26日。患者二三年来夜寐担心,心烦易怒。疲顿后面晕呕恶,以至晕仆;心境感动后易出汗。临晚怕冷,神疲,纳谷节减,口不渴,苔薄,脉细带数。外院查验回忆:耳源性昏倒(梅尼埃归纳征)。曾多方诊疗,成果不显。证属七上八下,肝气平衡,阳气不振,既不能卫外为固,复不能消谷于中。治予养心定心,温阳镇潜。
炙甘草9g,淮小麦30g,大枣七枚,熟附片12g(先煎),磁石30g,龙骨30g,川桂枝6g,生白芍g,嫩钩藤15g(后下),合欢皮15g,七剂。
复诊:年3月5日。药后寝息较安,精力佳,膂力增,余症亦好转,唯仍心烦易怒,原方加*连片10片(分吞)。
上方共服三十余剂,诸症根底管束。两年余后随访,据称境况优异,病未复发。
按:
从本例看来,对于甘麦大枣汤,可凭借辨证加用清肝、镇潜、调气之品,但是识别阴阳,尤属紧急。阴贫血虚者加用生地、五味、归、芍等;气阳不够者加用附、桂、参、芪等。验之临床,若能药症相切,往往取效,类如本案便是。
小结:
从上述病案治验看来,久病失治或迂回求治的多种内伤杂症,每多阳气受损,而附子不愧为一味“温阳”要药,若能配伍得宜,力峻效宏,不再赘述。历代医家以是注视附子在临床上的袭用,恰是从强调阳气在人体的要紧性这一意见登程的。
比方明朝张景岳在《类经附翼·求正录·大宝论》中指出:“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终身之活者,阳气也。”他在另文对附子的评估又指出:“今之用附子者,必待势弗成为,不得已,尔后用之,不知回阳之功,当于阳气将去之际,渐用以望回旋,若既去以后,死灰弗成复燃矣。”张氏在这边对附子的袭用照旧留多余步,但强调准时袭用附子于阳气受损病人则是意见较为明了的。咱们袭用的“温阳”药,并不限于附子一味,我在这边不过借附子来讲解袭用温阳药的阅历,供入门者参考。
推举赏玩
附子通畅十二经,有病变的处所就有附子
附子温五脏之阳,要善用,弗成滥用
I版权表明
本文摘自《徐仲才医论医案集》,华夏中医药出书社出书,主编/陆鸿元、徐蓉娟、郭天玲,本文报告/徐仲才,整顿/陆鸿元、郭天玲。编纂/闫奇峰,校订/韩晓红、代卓凡。
版权归干系权力人统统,如存在失当操纵的境况,请随时与咱们关连。
I投稿邮箱tg
linglan.